帖撒罗尼迦前书第2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【帖前二1】「弟兄们,你们自己原晓得我们进到你们那里并不是徒然的。」

【帖前二2】「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,这是你们知道的;然而还是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,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。」

【帖前二3】「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,不是出于污秽,也不是用诡诈。」

【帖前二4】「但神既然验中了我们,把福音托付我们,我们就照样讲,不是要讨人的喜欢,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。」

【帖前二5】「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,这是你们知道的;也没有藏着贪心,这是神可以作见证的。」

  • 二1-16的主题是「传扬神的福音」,与四1-五22「补满信心不足」前后呼应。这部分组成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:
    • A. 使徒靠神受苦、传神的福音(1-5节);
    •  B. 使徒像母亲乳养孩子(6-8节);
    •   C. 使徒传福音的态度无可指摘(9-10节);
    •  B1. 使徒像父亲劝勉儿女(11-12节);
    • A1. 信徒领受了神的道、靠神受苦(13-16节)。
  • 第1节可译为「因为弟兄们,你们自己知道我们进到你们那里并不是徒然的」(英文ESV译本),表明接下来是展开说明之前所说的「我们是怎样进到你们那里」(一9)。
    • 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,因着圣灵的引导前往欧洲(徒十六6-10),虽然一路都受到挫折,但既然是神亲自带领祂的工人,神就必然亲自负责工作的果效。凡是「不独在乎言语,也在乎权能和圣灵,并充足的信心」(一5)的工作,都不会徒然,使徒们还是在强烈反对中把神的福音传开了
    • 1-12节反复使用了「因为」(1、3、5、9节原文开头),表明这些话是保罗为福音辩护。帖撒罗尼迦的反对者在逼走保罗之后,可能继续毁谤使徒,将他们与推销宗教谋生的巡回教师相提并论,借以彻底铲除福音的影响。因此,保罗提醒信徒回顾他们在帖撒罗尼迦传福音时的行事为人,用自己「圣洁、公义、无可指摘」(10节)的榜样来为福音辩护。就在无意之间,1-12节成为传福音者最好的教科书,这完全是圣灵的奇妙作为。
  • 「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」(2a),指保罗和西拉到帖撒罗尼迦之前,在腓立比被诬告入狱,遭受与罗马公民的身份不符的刑罚(徒十六19-40)。在人看来,挫折意味着神已经关门,但使徒并不这么认为,反而「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,在大争战中把神的福音传给你们」(2b)。因为他们知道,「神的福音」必然会遭遇仇敌的抵挡,传福音的过程一定会有「大争战」,而神必然会用超自然的能力为祂的福音争战。传福音若是一路只有快乐和欢笑,恐怕只是度假,不是传「神的福音」。传道人若是没有「被害受辱」的心志,总是预期受到尊重、欢迎,恐怕只是为了追逐个人名利。传道人若是在反对声中继续传道、「在大争战中」显出胆量,正是神的权能和圣灵同在的凭据(一5),结果绝不会徒然。
  • 第3节可译为「因为我们的劝勉不是出于错误,不是出于污秽,也不是用诡诈」(英文ESV译本),这句话解释了为什么使徒们能「靠我们的神放开胆量」,驳斥了帖撒罗尼迦反对者的三项诬告,更成了我们传福音的正确榜样:
    1. 正确的内容:使徒们的信息不是「出于错误」,乃是「神既然验中了我们,把福音托付我们,我们就照样讲(4a)
      • 不是使徒自己选择了传道的工作,而是神主动拣选他们、把福音托付给他们(徒二十六16-18);又经过考验,验中他们「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」(太二十五23),就把许多事派他们管理(林前四1-2)。
    2. 正确的动机:使徒们的动机不是「出于污秽」,乃是出于清洁。保罗虽然顾念人的软弱与需要(林前九19-23),但却「不是要讨人的喜欢,乃是要讨那察验我们心的神喜欢」(4b),而是被基督的爱激励(8节;林后五14)
      • 人若「要讨人的喜欢」,就会注重效果和听众反应,迎合听众口味、挖掘福音的社会影响(Social Implications),有意无意地扭曲福音的内容。因为主耶稣宣讲的是「天国近了,你们应当悔改」(太四17),指证的是「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」(约七7),这样的信息没有办法「讨人的喜欢」。福音乃是神在创世之前定意的救赎计划,不是为了「讨人的喜欢」,不是可以与时俱进、因地制宜的理论不管人爱不爱听,只能「照样讲」。虽然每个传道人都明白这个道理,但却很难抵挡「讨人的喜欢」的诱惑(加一10),若不饱尝人心反复无常的恶果、为「讨人的喜欢」付上惨痛代价,恐怕很难专心讨神喜欢
    3. 正确的方法:使徒们的方法不是「用诡诈」,乃是从来没有用过谄媚的话(5a)、「也没有藏着贪心」(5b)、不向任何人?「求荣耀」(6节),对待信徒就像母亲(6-8节)、父亲(11-12节)对待儿女那样,在他们中间过着「圣洁、公义、无可指摘」(9-10节)的生活
      • 「谄媚的话」,人从外面就可以知道。「藏着贪心」,只有神可以从里面鉴察。传道人的「谄媚」都是因为「贪心」,不满足神的安排、不放心神的供应,所以用「谄媚的话」来维持人气,谋求名声、地位和捐献。
      • 今天,有些教会热衷用市场营销术来传福音,有些电视布道家靠口才为自己谋利,这些就像保罗时代用花言巧语推销各种宗教的旅行教师一样,都是因为对名利的「贪心」。传道人每天都要求神鉴察,免得自己陷入「贪心」,用「谄媚的话」讨好人、欺哄人、利用人。
上图:古罗马时代的腓立比监狱,保罗和西拉很可能就被关在这里。

上图:古罗马时代的腓立比监狱,保罗和西拉很可能就被关在这里。

【帖前二6】「我们作基督的使徒,虽然可以叫人尊重,却没有向你们或别人求荣耀;」

【帖前二7】「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,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。」

【帖前二8】「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,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,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,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。」

  • 「基督的使徒」(6节),就是被基督差遣的使者。「使徒」的意思是「使者、被差遣者」,最初是指耶稣基督所特别挑选的「十二个门徒」(路六13),也被用在主耶稣的兄弟雅各(一19)和巴拿巴、保罗(徒十三8)身上,甚至还用在范围更广的「众教会的使徒」(林后八23原文;罗十六7)身上。
  • 保罗「作基督的使徒」(6节),凡事只求基督的喜悦,「虽然可以叫人尊重」(6节),但为了基督的缘故,也可以放下合法的权柄和权利,「没有向你们或别人求荣耀」(6节)。
    • 保罗寻求神面前的荣耀(罗二7),却不在人面前「贪图虚浮的荣耀」(腓二3),包括名声、称赞、威望,正如主耶稣「不受从人来的荣耀」(约五41)。
    • 并非所有自称「牧师、传道人、宣教士」的人,都是神所呼召的仆人。有的人是出于贪财,为了寻找稳定的工作;有的人是出于骄傲,为了成为重要人物;有的人是出于无奈,为了转换人生跑道。这些人的特点是「故意要得人的荣耀」(太六2)、「要讨人的喜欢」(4节),所以热衷于「互相受荣耀,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」(约五44)。保罗「立了志向,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,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」(罗十五20),寻求荣耀的人却反其道而行,他们感到自己被「呼召」去的地方,都是信徒多、捐献多、环境舒适的地方,他们的「宣教」只是度假,他们的「布道」只是旅游。
    • 若没有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(路九23),事奉的时间越长,就越容易操控人,有意无意地「叫人尊重」、向人「求荣耀」。许多人为主受逼迫、劳苦、穷困、疾病都无所谓,但却离不开教会里的「尊重、荣耀」;一旦被同工误解、被弟兄轻看、被晚辈践踏,追求「尊重、荣耀」的心思就被引动出来了。
  • 传道人对信徒的态度若是「存心温柔,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」(7节),就不会介意不被「尊重」,也不会向人「求荣耀」;因为母亲既不会伤害孩子,也不会被孩子伤害。
    • 许多教会追求的是各种增长术和速成法,使徒的榜样却是母亲之爱,「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,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,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,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」(8节)。传神的福音,不只是分发福音单张,而且要踏踏实实地分享自己的生命;传福音不是速成的,生命与信息、舍己与传道不可分割。
    • 传道人最需要的不是技巧、而是被「基督的爱激励」(林后五14;林前十二31-十三3)。没有舍己之爱的传道人,只是一个「雇工」(约十12-13);传道人若以为自己已经有了舍己之爱,就要诚实地求神「察验」(4节)自己的心:当会众像哥林多人那样藐视自己、误解自己、攻击自己的时候,我们心中的感受是愤懑憋屈、愤然离去、愤世嫉俗,还是仍然「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」呢?

【帖前二9】「弟兄们,你们记念我们的辛苦劳碌,昼夜做工,传神的福音给你们,免得叫你们一人受累。」

【帖前二10】「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,是何等圣洁、公义、无可指摘,有你们作见证,也有神作见证。」

  • 当时,所有的犹太男人都必须从小学习一种谋生技能,连拉比也不例外。因此,初期教会「基督的使徒」(6节)在供应不足时都可以亲手做工,不让福音被玛门所捆绑。保罗自幼就会制造帐棚(徒十八3),帖撒罗尼迦并不是一个贫穷的小城,但保罗却在那里「辛苦劳碌,昼夜做工」(9节),自食其力,目的是免得信徒有「一人受累」(9节),并且不给撒但留破口、让仇敌毁谤自己贪图信徒的钱财。
  • 今天,全职传道人已经不必自己做工。但是,传道人在确定全职事奉的呼召之前,应当求神鉴察自己有没有「辛苦劳碌,昼夜做工」、「无论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」(腓四11)的心志。否则一旦教会的经济缺乏,不是妥协真理、就是弃羊逃跑,证明自己只是在教会打工的「雇工」(约十12-13)。保罗宣告主命定「传福音的靠着福音养生」(林前九14),但他自己却经常放弃这种权利,因为自食其力的好处是:
    1. 可以堵住反对者的口,使他们不能毁谤传道的动机是谋生和图利(林前四12;林后十一7-12)。
    2. 可以放胆传讲神的信息,不必讨人的喜欢(4节),也不用避讳宣讲神的全部旨意(徒二十20、27)。
    3. 可以体谅信徒的难处,避免成为别人的负担(帖后三8)。
    4. 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(徒二十34;弗四28)。
    5. 可以为信徒树立好榜样(四11;帖后三9)。
  • 传道人在信徒中间必须「圣洁、公义、无可指摘」(10节),不但要经得起批评者的吹毛求疵,也要让信徒留心看自己「为人的结局」(来十三7)。「无可指摘」的标准不是自己的良心,而是别人在外面、神在里面的「见证」(10节)。传道人自己的生活「无可指摘」,才能要求信徒「行事对得起」(12节)神。当一个传道人、尤其是有名望的传道人面临指摘的时候,在没有完全解决之前,就应该暂停事奉,免得妨碍福音的传扬。

【帖前二11】「你们也晓得,我们怎样劝勉你们,安慰你们,嘱咐你们各人,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,」

【帖前二12】「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祂国、得祂荣耀的神。」

  • 传道人的工作,不但要像温柔的母亲那样乳养孩子,无私地用福音和生命供应信徒(7-8节);还要像严格的父亲那样管教儿女,「劝勉、安慰、嘱咐」(11节)信徒,使他们「行事对得起」(12节)神、符合神儿女的形象。
  • 神对信徒的最高要求,是要我们「行事对得起」祂。「对得起」神,不是传一点福音、搞一点活动、为神做一点什么,这些只能弥补自己的愧疚感,并不能「对得起」神。真正的「行事对得起」神,是「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」(腓一27)、「与蒙召的恩相称」(弗四1),「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,满心知道神的旨意;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,凡事蒙祂喜悦,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,渐渐地多知道神;照祂荣耀的权能,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,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地忍耐宽容;又感谢父,叫我们能与众圣徒在光明中同得基业」(西一9-12)。
  • 「进祂国、得祂荣耀」(12节),是神呼召人的目的:「进祂国」就是顺服神的权柄,接受基督掌权(西一13);「得祂荣耀」,就是在基督的身上得荣耀(帖后一12)、和基督一同得荣耀(罗八17、30)。

【帖前二13】「为此,我们也不住地感谢神,因你们听见我们所传神的道就领受了;不以为是人的道,乃以为是神的道。这道实在是神的,并且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。」

【帖前二14】「弟兄们,你们曾效法犹太中在基督耶稣里神的各教会;因为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,像他们受了犹太人的苦害一样。」

【帖前二15】「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和先知,又把我们赶出去。他们不得神的喜悦,且与众人为敌,」

【帖前二16】「不许我们传道给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,常常充满自己的罪恶。神的忿怒临在他们身上已经到了极处。」

  • 13节可译为「为此,我们也不断地感谢神,因为你们听见我们所传神的道的时候,你们领受了,不以为这是人的道,而以为这确实是神的道,而且在你们信主的人当中运行着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,这是保罗在本信中第二次为帖撒罗尼迦教会感谢神(一2;二13;三9)。
    • 在多元宗教、哲学流行的帖撒罗尼迦,人若能「不以为这是人的道,而以为这确实是神的道」,证明他们已经体会到「神的道」在自己心中运行,产生了改变生命的果效。这再一次驳斥了反对者的攻击(3节)。
    • 改变生命的果效,不是根据传道者的努力、口才和学问,也不是根据听道者的聪明、感动和决定,而是根据神自己的「拣选」(一4),「不独在乎言语,也在乎权能和圣灵,并充足的信心」(一5)。
  • 14节可译为「弟兄们,你们与犹太地区神的各教会,就是在基督耶稣里的各教会,有同样的遭遇,因为你们也受了同胞的迫害,像他们受了犹太人的迫害一样」(和合本修订版)。
    • 信徒「受患难原是命定的」(三3),并非偶然的意外事件,而是生命成长的必经之路,所以不必奇怪惊慌(约十六33;约壹三13;提后三12)。信徒为义受患难,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,也不是因为失去了神的恩典,而是证明他们是被拣选蒙恩的人,「因为你们蒙恩,不但得以信服基督,并要为祂受苦」(腓一29;徒十四22)。
    • 帖撒罗尼迦教会所遭受的逼迫,与犹太地那些信主更早的教会一样。犹太地信徒受到本地犹太人的迫害,帖撒罗尼迦信徒则受到本地希腊人的迫害。
    • 14-15节中的「犹太人」,并不是指犹太民族,而是指不信的犹太人。保罗并非反犹主义者,他自己就是犹太人,「犹太地区神的各教会」也都是犹太人。
  • 15-16节可译为「这些犹太人不但杀了主耶稣和先知们,又把我们赶出去。他们令神不悦,且与众人为敌,阻挠我们传道给外邦人,使他们得救,以致常常恶贯满盈,但神的愤怒终于临到他们身上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。
    • 动手钉死主耶稣的是罗马人,但却是出于犹太教领袖们的坚持(约十九10-15)。他们的祖宗也杀害了许多「先知」(太二十三29-31、35、37),整个旧约历史中的先知都是抵挡神的以色列人所逼迫的(徒七52)。
    • 不信的犹太人「与众人为敌」,也就是阻挠使徒「传道给外邦人,使他们得救」。不信者最大的危害不是自己下地狱,而是阻挡别人得救(彼前四4)。因为犯罪的人总是喜欢聚众犯罪、最终法不责众,「不但自己去行,还喜欢别人去行」(罗一32)。
    • 不信的犹太人阻挡福音的后果,是害人害己、「常常恶贯满盈」,直到「神的愤怒终于临到他们身上」。保罗写完本信后不到二十年,犹太教的中心耶路撒冷和圣殿就被罗马帝国摧毁。而那些逼迫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人所做的事,也在加快神在他们身上要施行的审判。

【帖前二17】「弟兄们,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,是面目离别,心里却不离别;我们极力地想法子,很愿意见你们的面。」

【帖前二18】「所以我们有意到你们那里;我——保罗有一两次要去,只是撒但阻挡了我们。」

  • 二17-三13的主题是「坚固初信者的努力」,这是本信交错对称结构的中心,这部分本身也是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:
    • A. 撒但阻挡使徒与帖撒罗尼迦信徒再见面(二17-18);
    •  B. 信徒站立得住是使徒的喜乐(二19-20);
    •   C. 使徒因信徒的信心得了安慰(三1-7);
    •  B1. 使徒因信徒站立得稳而喜乐(三8-10);
    • A1. 使徒求神引领与帖撒罗尼迦信徒再见面(三11-13)。
  • 「离别 aporphanizo」(17节),直译是「使成为孤儿」。保罗将自己比作母亲(7节)和父亲(11节),又把帖撒罗尼迦教会比作孤儿,把被迫分离比喻成家庭被拆散。他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未能回到帖撒罗尼迦,很可能因为帖撒罗尼迦的反对者质疑保罗一走了之、不再关心那些初信者。
  • 「一两次」(18节)意思是「一次又一次」。
  • 「撒但阻挡了我们」(18节),可能指保罗多次想找机会回到帖撒罗尼迦,但却被帖撒罗尼迦的犹太人追赶而至;也可能是因为帖撒罗尼迦信徒交了保状(徒十七9),担保保罗和西拉不会再回来。撒但的阻挡最终并没有阻止帖撒罗尼迦教会的成长,反而促使保罗写下《帖撒罗尼迦前后书》,成为历世历代众教会的宝贵财富。大约六年之后,保罗也亲自回到马其顿(徒二十1-3)。这正是「人的忿怒要成全祢的荣美;人的余怒,祢要禁止」(诗七十六10)。

【帖前二19】「我们的盼望和喜乐,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?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、你们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吗?」

【帖前二20】「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,我们的喜乐。」

  • 「冠冕」(19节),原文可以指运动会中颁给得胜者的花冠,也可以指在筵席中给客人戴上的花冠,表示快乐之情。保罗所盼望的奖赏是基督自己(腓三14),所以此处的「冠冕」不是指保罗所得的奖赏,而是指保罗「盼望」将来「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」(19节),因着帖撒罗尼迦信徒成熟到「在祂面前站立得住」(19节)的地步,因此满有「荣耀、喜乐」(20节)。正如保罗向腓立比人所说的:「我所亲爱、所想念的弟兄们,你们就是我的喜乐,我的冠冕。我亲爱的弟兄,你们应当靠主站立得稳」(腓四1)。
  • 帖撒罗尼迦信徒之所以能在「大争战中」(2节)在主面前「站立得住」(19节),都是神自己的能力和恩典(2、13节)。因此,这样的「荣耀、喜乐」都是从神而来的,保罗并不是在向人「求荣耀」(6节)。
  • 19节清楚地说明,保罗期待在主再来以后认出帖撒罗尼迦信徒;同样,我们也可以期待在天上认出得救的家人朋友。今天,当传道人开始数算自己建立了多少教会、带领了多少人信主、鼓励了多少人全职事奉的时候,已经在用草木禾秸建造了(林前三15)。传道人应该关心的,是基督再来的时候,自己带信主的人有多少「在祂面前站立得住」(19节)。



来源:https://cmcbiblereading.org/

 






上一篇:帖撒罗尼迦前书第1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下一篇:帖撒罗尼迦前书第3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点我,加官微,防失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