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弗所书第1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【弗一1】「奉神旨意,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,写信给在以弗所的圣徒,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。」

【弗一2】「愿恩惠、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!」

  • 一1-2是问候,与六21-24的祝福首尾呼应。
  • 「保罗」(1节)是常见的罗马姓氏(徒十三7)。使徒保罗是罗马公民,罗马公民可以有三个名字,他的姓、也就是第三个名字是「保罗 Paullus」,意思是「小的」。罗马公民又可以有第四个名字,即出生时取的昵称,使徒保罗的犹太名字「扫罗」可能就是保罗的昵称,意思是「渴望」。使徒保罗通常在犹太人中使用「扫罗」这个犹太名字(徒二十二7;二十六14),在外邦人中使用「保罗」这个罗马名字(徒十三9),在所有的保罗书信中都自称「保罗」。
  • 「使徒」(1节)的意思是「使者、被差遣者」,最初是指耶稣基督所特别挑选的「十二个门徒」(路六13),也被用在主耶稣的兄弟雅各(加一19)和巴拿巴、保罗(徒十三8)身上,甚至还用在范围更广的「众教会的使徒」(林后八23原文;罗十六7)身上。
  • 「在以弗所的圣徒」(1节),就是以弗所教会的信徒。「圣徒」并不是指本质圣洁、品行良善的人,而是指所有的信徒,他们都是从世界被分别出来见证主、事奉神的「成圣的人」(徒二十六18)。在旧约里,「圣徒」的称号是保留给选民以色列的(申三十三3;太二十七52);在新约里,「圣徒」包括一切蒙神拣选、重生得救的犹太人和外邦人。本信很可能是保罗在被囚罗马期间写的,首先送到以弗所教会,然后在亚细亚省中众教会传阅。无论收信者身处何方,都是「在基督耶稣里有忠心的人」(1节),也就是承认基督耶稣为他们的主和救主的人。
  • 保罗的问安语「恩惠、平安」(2节),结合了希腊式的「恩惠」和希伯来式的「平安」。当时的书信一般用「问候 Chairein」一词来问安(徒十五23;二十三26),但保罗却改为双关语「恩惠 Charis」,原意是「那引致喜乐的」。「恩惠」是神赐给不配的罪人白白的、主动的礼物,是我们喜乐的源泉。希伯来文「平安 Shalom」不只是没有战争的状态,更表示繁荣、兴盛,特别是属灵事物上的兴盛。保罗的问候总是先「恩惠」后「平安」,因为除非神的「恩惠」已经把罪对付清楚,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「平安」。「恩惠 Charis」与「基督 Christos」原文谐音,而在保罗心目中,「恩惠」几乎就是「基督」的同义词,因为除了基督之外,没有什么可以给人恩惠,神的平安也是借着基督来的。恩惠是平安之源,平安是「恩惠」之果。
  • 虽然保罗此时身陷囹圄(三1),但却首先表明自己的身分是「奉神旨意,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」(1节)。因为他清楚地知道,使徒的职分并非自己选择的职业,而是神的旨意,所以连坐牢也是在神的权柄管理之下,「为这福音的奥秘作了带锁链的使者」(六20)。在世人看来,保罗是一个值得同情的阶下囚、需要帮助的失败者,但神在狱中与约瑟同在(创三十九2、21),让他给众人带来祝福;神也在狱中与保罗同在,让他给众教会带来「恩惠、平安」。每一个有神同在的人,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得着这样的真自由。
上图:以弗所大剧场遗址,由罗马人于主后1世纪改造而成,依山而建,面向大海,气势磅礴。这个环形大剧场可以容纳24,000人,可能是古代最大的剧场,至今仍然可使用。剧场已经如此宏伟,其他的娱乐设施更是一应俱全,吸引人「肉体的情欲、眼目的情欲,并今生的骄傲」。生活在以弗所的使徒约翰,尤其能体会「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。人若爱世界,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」(约壹二15)。

上图:以弗所大剧场遗址,由罗马人于主后1世纪改造而成,依山而建,面向大海,气势磅礴。这个环形大剧场可以容纳24,000人,可能是古代最大的剧场,至今仍然可使用。剧场已经如此宏伟,其他的娱乐设施更是一应俱全,吸引人「肉体的情欲、眼目的情欲,并今生的骄傲」。生活在以弗所的使徒约翰,尤其能体会「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。人若爱世界,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」(约壹二15)。

【弗一3】「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!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:」

【弗一4】「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,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,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,无有瑕疵;」

【弗一5】「又因爱我们,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,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,」

【弗一6】「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;这恩典是祂在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。」

  • 一3-14的主题是「属灵的福气」,与六10-20「属灵的争战」前后呼应。
  • 本信原文包含八个长句(一3-14,15-23;二1-7;三2-13;14-19;四1-6,11-16;六14-20),3-14节是最长的一个。这个长句是一个波澜壮阔、犹太风格的颂赞(berakah),称颂三一真神「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」(3节):
    1. 称颂圣父的拣选(3-6节);
    2. 称颂圣子的救赎(7-12节);
    3. 称颂圣灵的印记(13-14节)。
  • 3-6节称颂圣父的拣选,神赐给信徒的属灵福气,首先基于圣父主权的拣选。
  • 「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!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」(3节),这句话里的「颂赞 eulogetos」、「赐给 eulogeo」和「福气 eulogia」原文谐音、字根相同。圣父是「神我们的父」(2节),也是「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」。凡信主耶稣基督的人,都因着基督与父神联合、得了神儿子的名分(5节),与神有个人的亲密关系。这句颂赞宣告了:
    1. 神赐福的时间:「曾赐给」原文是过去时态分词,表明神的赐福早已开始,福气的内容和赐福的方式早已预定(5、9节)。
    2. 神赐福的内容:「各样属灵的福气」,也就是属灵生命所需的各种益处,包括圣父的拣选和收养(4-6节)、圣子的救赎和赦免(7-12节)、圣灵的印记和凭据(13-14节)。这些福气早已赐给信徒,不需要我们再求,只需要凭信心支取。正如约书亚不需要再求神早已应许的迦南美地(书一3-4),只需要刚强壮胆地得地为业(书一6-9)。
    3. 神赐福的地点:「天上」,这些福气都是属天的、而不是属地的,是永恒的、而不是短暂的(西三1-4;林后四18),与拜偶像者所追求的属地福气正好相反。在本信中,保罗用了五次「天上」(一3、20;二6;三10;六12)这一词组。
    4. 神赐福的方式:「在基督里」,借着与基督的联合,分享衪的所是、所作和一切,「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祂里面居住」(西一9)。神的福气单单在基督里赐给信徒,所以1-14节七次强调「在基督耶稣里、在基督里、在爱子里、在祂里面」(1、3、4、6、10、11、12节)。
  • 4-6节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神的拣选:
    1. 拣选的时间:是「从创立世界以前」(4a),也就是时间和创造之前。那时不但人还没有行善,还没有决定是否信主、是否配合神的呼召,连人和世界都不存在。因此,神的拣选完全是出于祂在时间之外的主权和恩典,并非取决于人在时间里的优点或表现。人堕落以后,从一开始就是神主动寻找人(创三9),与人的长处、品行或决定毫无关系,连信心也是神所赐的恩典(二8)。神首先拣选了我们,然后才把我们赐给基督(约十七6),我们「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」(林前一30)。
    2. 拣选的方式:是「在基督里」(4b),因为神真正拣选的乃是基督(路九35),与被拣选之人的本相无关。基督是拣选的根基、源头和执行者,被拣选者无论原来的本相如何,都被预定要效法基督的模样(罗八29)。
    3. 拣选的目的:是要「使我们在祂面前成为圣洁,无有瑕疵」(4c),并且「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」(5b)。
      • 当我们被拣选的时候,不但不圣洁、而且满了瑕疵,没有资格被称为神的儿子,只配受到神的审判。但基督已经「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」(来九14),神就「使祂成为我们的智慧、公义、圣洁、救赎」(林前一30),「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,叫你们与自己和好,都成了圣洁,没有瑕疵,无可责备,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」(西一22),使我们能逐渐「效法祂儿子的模样」(罗八29),最终在主再来时成为完全、得着基业(14节;四30)。
      • 「得儿子的名分」,就是被收养为神的儿子、与祂建立亲密的私人关系。在罗马法中,人如果需要一个后嗣来传宗接代、继承产业,可以收养一个成年男孩做儿子。人被造的目的,就是作为神的儿子(路三38)、管理神的创造(创一26)。虽然这「儿子的名分」因着亚当的犯罪失落了,但神早已「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」(何十一1;罗九4),成就祂起初创造的旨意。「预定 proorizo」原文意思是「预先决定」,表明信徒的得救是在神的计划之中、管理之下,祂的拣选不会出现意外圣经只提到神拣选一些人得救(4节;帖后二13;彼前一2),并没有提到神拣选另一些人灭亡。但是,既然地上「没有义人,连一个也没有。没有明白的;没有寻求神的」(罗三10),除了蒙拣选的人之外,就不可能有人会主动接受神的白白恩典(约三16),只能按着自己的行为接受审判、承担后果(约三18;五29;启二十13)。人在神面前的地位,不是「在基督里」(林前十五22),就是「在亚当里」;因此,人若没有神的「拣选」,结局一定是灭亡,当神预定一些人得儿子名分的同时,意味着灭亡的人也被「预定」(彼前二8)了
      • 信徒的地位和行事为人,是本信的两大主题。信徒重生得救以后,地位上已经是「圣徒」,生活却还不够圣洁。但是,「得儿子的名分」不但是巨大的特权,也是重大的责任,信徒不能只满足于祝福,行事为人也应当与儿女的身分相称(五1)。因此,圣经中有两种看似矛盾、其实一致的教导:信徒在地位上已经「在罪上死了」(罗六2),所以行事为人向罪「当看自己是死的」(罗六11);信徒在地位上已经「是圣洁的国度」(彼前二9),所以行事为人「也要圣洁」(彼前一15);信徒在地位上已经「永远完全」(来十14),所以行事为人「要完全」(太五48)。当保罗提到信徒的地位时,常常说「在基督里」,因为神只看基督;当保罗提到信徒的行事为人时,常常说「在主里」(四17;五8;六1),因为人要向主交账。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是被预定得名分的,就可以确定神在自己身上一切的工作方向和目的,都是要让「万事都互相效力」(罗八28),把我们从「悖逆之子」(二2)和「可怒之子」(二3)变成神的儿子。所以我们应当「顺着圣灵而行」(加五16),因为「用脚踢刺是难的」(徒二十六14)。
    4. 拣选的动机:既不是因为必须、也不是出于义务,而是「因爱我们」(5a)。神为什么会如此爱我们?最合适的答案可能是「不知道」,因为神是「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」(5b)行事,并不是我们有什么值得神如此做的地方,也不存在任何神非做不可的原因。
    5. 拣选的结果:是「使祂荣耀的恩典得着称赞」(6a)。
      • 这恩典是「荣耀的」,因为它反应了神的荣耀和性情,所以配得赞美。
      • 「这恩典是祂的爱子里所赐给我们的」(6b),属灵的福气不是基督之外的任何事物。
      • 这恩典是白白的。人总是想靠善行来证明自己的价值,只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骄傲,并不能支付恩典的代价。关于「恩典」的更多解释,参见彼前一10注解。
      • 当被神拣选的人在「祂的爱子里」接受白白的恩典,像神的儿子那样生活的时候,就实现了神「预定」的旨意、「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」,因为「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,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,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」(太五16)。

【弗一7】「我们借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,过犯得以赦免,乃是照祂丰富的恩典。」

【弗一8】「这恩典是神用诸般智慧聪明,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;」

【弗一9】「都是照祂自己所预定的美意,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,」

【弗一10】「要照所安排的,在日期满足的时候,使天上、地上、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。」

【弗一11】「我们也在祂里面得了基业(得:或译成);这原是那位随己意行、做万事的,照着祂旨意所预定的,」

【弗一12】「叫祂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。」

  • 7-12节称颂圣子的救赎。神赐给信徒的属灵福气,首先是基于圣父的拣选(3-6节),然后是根据圣子的救赎。
  • 「救赎」(7节),指支付赎金、赎出奴隶。罗马帝国实行奴隶制度,只要有人肯付代价,就可以买赎奴隶,或者作为自己的奴仆、或者让他们自由,由支付代价的买主决定。信徒从罪的辖制下得「得蒙救赎,过犯得以赦免」(7节),代价是「借这爱子的血」(7节)、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,因为「若不流血,罪就不得赦免」(来九22;利十七11)
  • 神的救恩是「照祂丰富的恩典」(7节)、没有限量的,这实际上是说:「神一切所有的都是我们的」,「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」(西二9),我们「在祂里面也得了丰盛」(西二10)。最明白、最享受神「丰富」(一7;二4、7;三8;腓四12、19)的人,不是物质丰富的现代人,而是被囚狱中的使徒保罗,所以他说:「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做」(腓四13),他也热切地盼望把「基督那测不透的丰富」(三8)传给我们。我们有没有享受到这种丰富、分享出这种丰富呢?我们是不是「那困苦、可怜、贫穷、瞎眼、赤身的」(启三17),让人看了不敢恭维的基督徒呢?
  • 神的救恩也是「用诸般智慧聪明,充充足足赏给我们的」(8节),不但全备、而且充足,无论是重生得救、还是生命成长,都不需要我们用基督之外的事物来补足,只需要「顺着圣灵而行」(加五16)。
  • 神不但拣选我们(4节)、救赎我们(7节),也光照我们,「照祂自己所预定的美意,叫我们知道祂旨意的奥秘」(9节)。这里的「预定 protithemai」,原文意思是「预先计划」。「奥秘」就是神在旧约里没有完全启示的旨意,但在新约里已经启示给所有的人:
    1. 这旨意「要照所安排的,在日期满足的时候」(10节)成就。神不但有权柄在时间之外预定了旨意(4节),也有能力在时间里面成就所预定的旨意,因为人类的历史和整个宇宙都在神主权的管理之下。
    2. 这旨意是「使天上、地上、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里面同归于一。我们也在祂里面得了基业」(10-11a)。「同归于一 anakephalaiomai」原文的意思是「总结、概括」,又被译为「包在」(罗十三9)。万有都是靠着基督造的(西一16),虽然现在混乱破碎,但将来属灵和属物质的一切都要以基督为中心、服在基督的治理之下(林前十五27),「在基督里面」恢复和谐、得着完全,成为一个整体。这并不是「万教归一」,也不是说所有人都会得救,因为只有信徒才能「在祂里面得了基业」。
    3. 这旨意「原是那位随己意行、做万事的,照着祂旨意所预定的」(11b),这里的「预定 proorizo」,原文意思是「预先决定」。神不但为我们预备了将来的基业,而且计划好了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步(二10),让「万事都互相效力」(罗八28),使我们能得着产业。
    4. 这旨意的目的是「叫祂的荣耀从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可以得着称赞」(12节)。当信徒实现了神对我们生命的命定,就能叫祂的荣耀得着称赞。「我们这首先在基督里有盼望的人」,可能指最早信主的一批信徒,主要是犹太人。

【弗一13】「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,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,也信了基督,既然信祂,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。」

【弗一14】「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(原文是质),直等到神之民(民:原文是产业)被赎,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。」

  • 13-14节称颂圣灵的印记。神赐给信徒的属灵福气,不但是基于圣父的拣选(3-6节)与圣子的救赎(7-12节),也带着圣灵的印记。
  • 13节可译为「在基督里你们听见真理的道,就是那使你们得救的福音,你们也信了祂,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。「你们」指收信教会的信徒,主要是外邦人。信徒在听见福音、信了基督的同时,立刻就在基督里「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」。「印记」指古人在信件或物品上所做的记号,证明真实性(约三33)或所有权(林后一22;启七2-3)。基督曾向门徒应许将会赐下圣灵(路二十四49;约十四16;十五26;十六13;徒一5),这圣灵是确认我们属神的「印记」(罗八15-16;加四6),只有「顺着圣灵而行」(加五16)的人,才能让人看出自己是属神的。
  • 「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」(14节),表明圣灵本身既是基业的一部分,也是将来得着更多基业的保证。「凭据」原文指商业交易时的定金、抵押品或保证物,是确保后续有更多款项临到的保证。今天,信徒承受的救恩正处于「已然未然 Already but not yet」之间,神的国度已经成就、但尚未完全实现。圣灵的凭据,就是让我们在「顺着圣灵而行」的时候,能预尝永生和国度的滋味,对「存留在天上的基业」(彼前一4)更有把握。
  • 「直等到神之民被赎」(14节),指基督再来、信徒最终被拯救脱离罪身(罗八23;腓三20-21)。
  • 「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」(14节),是第三段颂赞的结尾,三段颂赞都以神的荣耀和人的称赞结束(6a、12、14节)。为了把属灵的福气赐给如此卑微的罪人,圣父、圣子和圣灵竟然一同作工。这恩典是如此荣耀(6a),以致无可比拟,理当得着称赞。今天,也许我们都掌握了正确的教义,也许我们都认识救恩的真理,但我们的心中能发出这样的赞美吗?如果不能,说明我们还不够「真知道祂」(17节)。

【弗一15】「因此,我既听见你们信从主耶稣,亲爱众圣徒,」

【弗一16】「就为你们不住地感谢神。祷告的时候,常提到你们,」

【弗一17】「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,荣耀的父,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,使你们真知道祂,」

【弗一18】「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,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,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;」

【弗一19】「并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,」

  • 一15-23的主题是「圣灵光照的认识」,与五15-六9「圣灵充满的生活」前后呼应。
  • 15-23节原文也是一个整句,是保罗为收信教会的祷告,也是今天每个信徒应该为自己祷告的内容。一个活在基督里的人,虽然身体被捆绑,灵里却不受束缚;在狱外可以忙着传道,在狱中也可以忙着祷告。传道是对人,祷告却是进到神面前,是最高的事奉(路二37;徒十三2)。如果我们一旦失去在人前事奉的机会,就会百无聊赖、陷入低谷,就应当反省:我们的事奉到底是出于神、还是出于自己呢?到底是体贴圣灵,还是满足肉体呢?
  • 「信从主耶稣,亲爱众圣徒」(15节),就是爱神、爱人;这是确定真信徒的两个试金石(西一4),也是天上赐下的「属灵的福气」(3节)。因此,保罗不是为他们祈求祝福,而是一面为他们「不住地感谢神」(16节),一面「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,荣耀的父,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」(17节)。这些信徒已经重生得救,受了圣灵、得了光照(13-14节),所以保罗的祷告并非求神赐给他们圣灵,而是求神让他们看得更清楚、更明白,看见更多的东西。许多时候,有些人以为自己对罪的认识已经很深刻了,但其实还很肤浅;有些人以为对真理已经明白了,但「按他所当知道的,他仍是不知道」(林前八2)。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还没有重生得救,而是因为他们还需要「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」照明心中的眼睛,更多地认识神。
  • 一部小说的描述再生动,人的想象总是会到头的;一篇论文的立论再宏大,人的思路终究是有限的。一本精彩的游记则完全不同,虽然作者只是从万花丛中采撷几朵,壮丽的景色难免挂一漏万,但读者如果到过那里,脑中就会浮现全景,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体会;而不曾到此一游的读者,只能隔水观花。同样,我们常常会发现,每次读经都可能会有新的看见,这就向我们透露了一个事实:圣经既不是小说家虚构出来的故事、也不是哲学家思辨出来的论文,而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属灵游记;虽然受到文字表达的限制(约二十一25),但却是对神真实的一瞥,其中的生命之道是作者「所听见、所看见、亲眼看过、亲手摸过的」(约壹一1)。因此,我们对神的经历越多,从中看见的亮光也越多。每个信徒都应当求圣灵「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」(18节),让自己能身临其境地认识神。
  • 「真知道祂」(17节)可译为「真正认识祂」(和合本修订版,英文ESV译本),这种认识不只是客观、理论的知识,还包括主观、实际的亲密关系。我们之所以能真正认识神,是因为神首先认识我们(加五9)、圣灵光照我们,让我们能看见过去、将来和现在的三个事实:
    1. 过去的事实:「使你们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」(18b)。保罗并不是求神赐给信徒指望,而是求神让他们明白自己有何等的指望。这指望源于神过去的恩召(四1、4),是我们对于未来得荣耀的把握(罗八28-30)。神从荆棘里呼召摩西(出三4)、在半夜呼召撒母耳(撒上三4)、在晌午呼召扫罗(徒九4),都成了他们人生的分水岭,之前与之后的生活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翻转。在今天这个浮躁的世代,我们尤其需要求神让自己看见恩召的指望,好让我们的人生持定目标、不再随波逐流;我们尤其需要圣灵的光照,好让我们头脑清醒,看清「所见的是暂时的,所不见的是永远的」(林后四18),不要「随从今世的风俗」(二2)、甚至「比众人更可怜」(林前十五19)。
    2. 将来的事实:使我们知道「祂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」(18c)。神呼召我们,不只是让我们在基督里「得基业」(14节),更是要以祂所救赎之人为自己的产业(申九26;三十二9)。神在西奈山就已经宣告:你们「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宝贵的产业」(出十九5原文,英文ESV版),后来又透过先知以赛亚宣告:「耶和华如此说:天是我的座位;地是我的脚凳。你们要为我造何等的殿宇?哪里是我安息的地方呢?耶和华说:这一切都是我手所造的,所以就都有了。但我所看顾的,就是虚心痛悔、因我话而战兢的人」(赛六十六1-2)。因此,神的旨意是把一批「虚心痛悔、因我话而战兢的人」建造成基督的身体(23节), 「渐渐成为主的圣殿」(二21),荣耀的父(17节)借着荣耀的恩典(6节)所呼召的圣徒,将成为祂荣耀的基业(18节)。因此,我们的行事为人应当与荣耀的恩典相称(四1),好让神在我们中间得着安息之所。
    3. 现在的事实:使我们「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」(19节)。保罗并不是求神赐给信徒这种能力,而是求神让他们明白这超过想象的浩大能力正在自己里面运行,并且可以期待这种能力持续工作(三20),条件只需要「信」。

【弗一20】「就是照祂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,使祂从死里复活,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,」

【弗一21】「远超过一切执政的、掌权的、有能的、主治的、和一切有名的;不但是今世的,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。」

【弗一22】「又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,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。」

【弗一23】「教会是祂的身体,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。」

  • 神在信徒身上运行的浩大能力,就是「祂在基督身上所运行的大能大力」(20a);这是神救赎我们、保守我们、将来使我们得荣耀的能力,也是神成就祂的拣选和预定的能力。因此,我们心中的眼睛每天都需要被圣灵打开,看见这能力在过去、将来、现在的三重彰显(20b-23节),好让我们的属灵争战都与这大能大力相称(六10)。:
    1. 过去的彰显:这能力「使祂从死里复活,叫祂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,远超过一切执政的、掌权的、有能的、主治的、和一切有名的;不但是今世的,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」(20b-21节)。创造天地,并不是神能力最大的彰显,基督的复活和升天才是。因为创造的时候并没有阻力,复活和升天却要面临一切「阴间的权柄」(诗四十九15;太十六18)的全力阻挡。「坐在自己的右边」,比喻基督被高举到统治万有的尊贵地位。「一切执政的、掌权的、有能的、主治的、和一切有名的」,可能指天使等灵界受造物(西一16)。「今世」和「来世」代表所有的世代。在犹太人的观念中,历史可以分为现今的世代和弥赛亚来临之后的未来的世代。
    2. 将来的彰显:这大能「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」(22a)。这正是诗八6所预言的人所当有的地位,过去被亚当失去了,将来要被基督完全得着(10节;来二8)。
    3. 现在的彰显:当我们看到基督正在用钉痕的手统治宇宙,因此生发敬畏之心时,保罗宣告,神已经「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」(22b)
      • 「教会是祂的身体」(23a),不是人的组织。神的救恩计划所要得着的不是一群单独的个人,而是一个有机的身体,能与基督联合(五31-32)、一同掌权(林前六2;启二十二5)。基督是普世教会的元首(四15;五23),普世教会是基督的身体(23节;四4、16;徒九4),运行于元首的大能大力,也同样运行于身体——当基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,我们也与祂一同死了;当基督复活的时候,我们也「与基督一同活过来」(二5);当基督升高的时候,我们也与基督「一同坐在天上」(二6);当基督超越天使的时候,我们也超越了天使(来一14;林前六3)
      • 教会「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」(23节)。基督「充满万有」,对宇宙的每个角落都拥有权柄。教会之所以有能力胜过「阴间的权柄」(太十六18)、实践大使命(太二十八19-20),是因为基督为了教会的益处「作万有之首」,已经得着「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」(太二十八18)。基督不但「充满万有」,更用祂的圣灵、生命和能力充满教会,正如祂是葡萄树、我们是枝子(约十五5),好成为祂丰满的身体,在地上彰显祂的荣耀、延续祂的工作,「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」(约十四12)。
  • 当保罗写下这些祷告的时候,并不是坐在安静的书房里,而是被在罗马的监狱里。但圣灵却照明了他心中的眼睛,使他能超越环境,看到神的大能大力正在带领自己、成就对世界的计划。今天,无论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、无论我们遭遇了什么,我们都应当求圣灵让我们看见神已经「将万有服在祂的脚下,使祂为教会作万有之首」,并且让我们「知道祂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」(19节)!

《以弗所书》背景

  《以弗所书》的原文是希腊文,又被称为「给以弗所人的信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」。但在《以弗所书》现存最早的抄本、主后200年左右的切斯特·比替圣经残卷(Chester Beatty Papyri),以及第四世纪的西奈抄本(Codex Sinaiticus)和梵谛冈抄本(Codex Vaticanus)中,第一章第1节并没有「在以弗所」这几个字,书信本身的内容也没有明确提到是写给以弗所教会的。因此,本信可能是写给小亚细亚半岛西部亚细亚省的众教会传阅的(西四16)。

  以弗所位于爱琴海东岸、凯斯特(Cayster River)河口附近,是一个自由城,当时是罗马帝国的第四大城市,犹太人口很多。以弗所是亚细亚省最大的城市,也是小亚细亚半岛的商业中心,来自北、西、南的航海路线和两条通往东方的贸易大道在此汇合,从西方来的商品经过以弗所运往内陆,从东方来的商品也经过以弗所运往地中海。以弗所是一个宗教和文化中心,偶像和邪术非常普遍(徒十九19),有号称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「大女神亚底米的庙」(徒十九27),还有能容纳两万四千人的大剧院。保罗在第三次宣教旅程中,曾在以弗所宣教三年之久(徒二十31),「叫一切住在亚细亚的,无论是犹太人,是希腊人,都听见主的道」(徒十九10)。最后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,曾在米利都向以弗所教会长老发表了临别赠言(徒二十13-35)。

  本信有许多不同于其他保罗书信的特征,比如:没有问安,没有私人信息,没有提到需要处理的特殊问题,没有提到收信者的处境。因此,本信读起来好像是一篇讲章,某些地方还像祷文或赞美诗。另一方面,《以弗所书》和《歌罗西书》之间的相似之处数量之多、篇幅之长,在新约书卷中绝无仅有。据统计,在《以弗所书》的一百五十五节经文之中,有七十五节以不同的相似程度出现在《歌罗西书》里面。这两封信的组织和论证很相似,开始都是关乎教义的段落,同样赞颂基督的荣耀和神的旨意,接下来都把其中的教训应用在个人生活中,又都进一步作出了关乎人际关系的劝勉。两者论及基督徒生活时,都提到要脱去旧人、穿上新人(弗四17;西三5)。两封信都提到基督徒应当怎样行事,又谈到谢恩不但是本分,更要在赞美和唱诗中表达出来(弗五15-20;西三16-17,四5-6)。两者有关夫妻、亲子和主仆关系的教训十分相像,只是在《以弗所书》中比《歌罗西书》更详细(弗五22-9;西三18-1)。两者都提到保罗所受的捆锁,以及他宣讲福音的奥秘(弗六18-20;西四3-4),两者都谈到保罗被差遣(弗三1-13;西一23-29)。

  保罗曾在凯撒利亚(徒二十四27)、罗马(徒二十八30)长期被囚,很可能于主后60-62年在罗马写下这两卷书信。他可能首先针对歌罗西教会特殊的处境写下了《歌罗西书》,然后进一步思考教会在神旨意中的地位,写下《以弗所书》这卷「人类最神圣的作品」(Samuel Taylor Coleridge),供亚细亚省各教会传阅。弗六21-22和西四7-8几乎完全相同,可能是保罗在写好两封信、准备送出之时,一起写下了结语。「推基古」(六21;西四7)就是传递这两封信以及私人信件《腓利门书》的信差。

  本信整体组成了一个交错对称的结构:

    • A. 问候(一1-2);
    •  B. 属灵的福气(一3-14);
    •   C. 圣灵光照的认识(一15-23);
    •    D. 出死入生的地位(二1-10);
    •     E. 在基督里归为一体(二11-22);
    •      F. 为合一的实际祷告(三1-21);
    •     E1. 在身体里保守合一(四1-16);
    •    D1. 脱旧穿新的生活(四17-五14);
    •   C1. 圣灵充满的生活(五15-六9);
    •  B1. 属灵的争战(六10-20);
    • A1. 祝福(六21-24)。

  《以弗所书》、《腓立比书》、《歌罗西书》和《腓利门书》都是保罗第一次在罗马坐监时写的(弗三1;腓一7;西四10;门9),被称为「监狱书信」。其中《以弗所书》、《歌罗西书》和《腓立比书》都是写给教会的,《以弗所书》阐明教会是基督的身体,《歌罗西书》阐明基督是教会的元首,《腓立比书》阐明了教会活出基督见证的道路。

  尽管本信没有针对任何具体的问题,但保罗早已在米利都提醒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提防假师傅(徒二十29-30),而提摩太到了以弗所以后,那里已经出现了假师傅(提前一3-4),以致保罗强调命令的总归就是爱;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,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(提前一5)。所以,本信聚焦于教会是基督的身体,但也不断强调「爱」的主题。在保罗的十三封书信中,原文一同使用了109次动词和名词形式的「爱」字,本信就出现了20次,超过六分之一。本信以「爱」开始(一4原文),也以「爱」结束(六25),不住地提醒我们:基督的爱「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」(三19),蒙拣选的信徒要在基督的身体里合一,个人要「在爱中扎根建基」(三17新译本),教会要「在爱中建立自己」(四16),才能让神「在教会中,并在基督耶稣里,得着荣耀」(三21)。本信对于人类尴尬处境的分析、对于神宏伟救恩的阐述、对于世界唯一盼望的宣告,将在今天这个充满赝品、自我中心的时代里,挑战我们对于福音和教会的肤浅理解。

上图:马梅尔定监狱在古罗马时代称为Tullianum,始建于主前8世纪,比罗马城的历史还要古老。古罗马并不长期监禁犯人,对犯人的惩罚是罚款、劳役和处死。因此,监狱不是长期监禁犯人的地方,而是犯人等候受刑的地方,生活条件非常恶劣,只是一个黑暗、恶臭和阴冷的地下室。

上图:马梅尔定监狱在古罗马时代称为Tullianum,始建于主前8世纪,比罗马城的历史还要古老。古罗马并不长期监禁犯人,对犯人的惩罚是罚款、劳役和处死。因此,监狱不是长期监禁犯人的地方,而是犯人等候受刑的地方,生活条件非常恶劣,只是一个黑暗、恶臭和阴冷的地下室。




来源:https://cmcbiblereading.org/

 






上一篇:加拉太书第6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下一篇:以弗所书第2章逐节注解、祷读

点我,加官微,防失联